二胡改革改良的成果和理论研究

陈式二胡在尊重现有二胡造型结构的前提下,对其所有部件进行了系统的改良设计,具体体现为前端缩短琴轴,纵粗滑槽琴杆,拉顶微调千斤,内空加厚底托。两琴整体的对比也可以看出陈式二胡结构是合理的、大方的。 方便使用:1、完善了两级调弦。2、微调稳定自如。3、挂弦无穿套。4、把位随意可调,两弦同时可调。分弦可调。 协调美观:1、缩短琴轴后琴体更协调。2、千斤以上的挂弦垂线和琴杆平行,理顺、美观。3、改变捆绑式拉线千斤的简陋形象。 结构稳定:1、前短琴轴近绕弦使琴弦作用于琴杆的力减少一倍以上。2、顶千斤的截弦方向和按指力相对,使力结构合理。3、千斤的顶拉使山口过弦处琴弦的曲度增大,使空弦音结实灵敏。4、再不会产生松动、前搭、转动等问题。 优化声音:1、顶千斤的山口可以造出和人手按指接近的质量,类似按指音。2、内空共鸣底托的采用使音量整体增大,高音少衰减。 演奏性能好:结构稳定使乐器整体性能稳定,并有利于音准稳定,较之原二胡便于掌握、易于练习和演奏。优势、及其二胡结构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明确细致地阐述,并指出了二胡改革改良的方向,提出了方法,同时指出了二胡发展走向的前景。

陈式二胡较传统二胡的轴前端稍有缩短,使琴体琴轴的比例趋于协调。 陈式二胡的挂弦处较传统二胡的挂弦处距琴杆近一倍还多,如此可使琴弦对于琴杆的压力减少一倍还多。 陈式二胡的挂弦垂线与琴杆平行,而传统二胡的挂弦与琴杆成斜角,陈式二胡显然要理顺一些。 陈式二胡去掉了传统二胡的千斤扎线,显然提高了档次。 陈式二胡的微调千斤完善了两级调弦,微调稳定自如,挂弦不再穿套。 陈式二胡的千斤与琴杆的结合方式使双弦音高可调,把位也随意可调。 陈式二胡的顶千斤截弦方向与按指方向相对,使力结构合理。 陈式二胡的拉顶千斤,即微调拉,山口顶,使琴弦曲度增大,使空弦音结实灵敏。 陈式二胡的千斤山口可以造出和人手指相同的质量,从而使空弦音接近按指音。

两琴筒侧面的对比可以看出,陈式二胡内加高的流线底托具有动感,且有大方厚重的整体感觉。其长于琴筒的后尾设计在立置放琴时可以保护琴筒。

两琴筒正面的对比可以看出陈式二胡底托与琴筒的比例协调精致大方,过弦山口的设计也更为讲究和合理。

以下这四篇文章中陈兴华就二胡的结构特点、结构优势、及其二胡结构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明确细致地阐述,并指出了二胡改革改良的方向,提出了方法,同时指出了二胡发展走向的前景。
二胡琴杆的应力问题

      二胡 琴杆为一细长的圆形木棍,其受力长度为70厘米左右,而直径仅为1.8厘米左右,在琴弦的长期拉力作用下大多会变形。即会导致琴弦对琴筒皮面的压力减弱从而影响到发音,同时由于其变形后所处于的不稳定状态,也必然会影响到定音和音准。所以,应力求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二胡琴杆在两弦拉力下必须长期稳定,纹丝不动。

      琴弦对于琴杆的拉力似不仅到此为止,如指板乐器和品格乐器,手指一将琴弦按住指板或品格,琴弦张力即不会再增加。品格类乐器的拉弦技法会使张力增加,但拉弦仅是拉一条弦,而二胡是同时按住两条弦,其悬弦的空间在左手手力的作用下,会使两弦张力同时产生大幅度的增加。如一些张力技法像压揉弦和压弦滑音运用之时。再如抠音技巧运用之时要按住一音(同时按住两条弦),施以手力,使该音升高小二度以至小三度,这样琴杆承受的拉力将会更大,产生形变也将是肯定的,所以,也应要求二胡琴杆在左手手力运用且施力较大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纹丝不动。

      一把有着稳定的琴杆的二胡,首先是易于把音校准,且不会跑弦走音。在演奏时,音准上可以具有品格般的音位感。而一把有着弯曲变形的琴杆的二胡,无论如何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其首先是难以把音定准,在演奏中也会使音准捉摸不定,难于掌握,这是由于演奏以外的因素即琴杆产生形变的因素影响到音准的缘故。而一个结构稳定的乐器是决不允许演奏之外的因素参与音准的。特别是对于初学者,如若不幸采用了这种易于变形的琴杆、琴体难于稳定的乐器,肯定会增加习练难度。定也定不准,拉也拉不准,音准就像一个始终无法逾越的高山,想拉好是很本不可能的,最终必然导致习练兴趣的丧失,演奏生命的终止。由此可见,一个具有足够强度应力的琴杆对于二胡且对于二胡演奏者是多么重要。

      二胡琴杆的抗拉应力到底要多大?可以进行这样的测试:如将二胡平面放置,将琴托固定,在琴托过弦处安装滑轮,加码重物勾拉琴弦,校准两空弦时勾挂重物的多少,加上滑轮因素,即可计算出二胡两空弦的拉力,同时观察琴杆的变化情况,然后再同时对两弦施压,观察在什么音位施压到什么音高,重力增加多少和琴杆的变化情况。从而测算出在两弦拉力、演奏 手力作用下仍能保持完全稳定的琴杆的径粗度。

      然而,琴杆径粗不够并不是导致琴杆变形的唯一原因,还有两个因素可使得琴杆受力过大,因而变形,这两个因素一是琴轴前端过长;二是回拉千斤。琴轴前端过长即是力臂过长,其过长的力臂必然导致琴弦拉力过多地作用于琴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可以说明,过长的琴轴前端会使作用在琴杆上的力至少增加一倍以上;而回拉式千斤则是把过长的琴轴挑出的琴弦又拉回,造成了力的浪费,也又一次加重了对琴杆的拉力,在这些因素的重复作用下,二胡琴杆焉能不弯,二胡琴体怎能稳定?

      所以,要使琴杆应力增强,除首先应将琴杆加粗之外,还应在保持二胡造型风格的前提下缩短琴轴和改变回拉式千斤,必须找到一种综合解决这一结构问题的方法。而关于琴杆的加粗,仅应是对其纵向加粗,现在逐步采用的椭圆杆等,纵径已达2.1厘米,但笔者认为,仍可有再增加的余地,只要有可能,怎样加粗的琴杆都不算过分。大幅度纵向加粗的琴杆,首先使二胡琴体稳定,且会使二胡造型丰满厚重,大方美观。演奏持琴手感也会很舒服。

原文载于《乐器》2003第四期。

 

从乐器基本属性谈二胡改革改良

      乐器的基本属性是由乐器的典型特征所体现的。乐器典型特征的存在使乐器具有了独特的价值资格,从而使该乐器以惟一的“这一个”的形象立于乐器之林。乐器的典型特征也决定了该乐器在演进过程中的基本走向。乐器的改革和改良也必须符合这个走向,如果离开了乐器基本属性所决定的演进走向,即便是有多少奇思妙想,也无论投入多少精力财力,最终都有可能是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

      形制结构和演奏方法是乐器的基本属性,也是乐器的价值特征,是不可改变,不能丢掉的。所有的对于本乐器的改革和改良都必须是在尊重乐器生命特征的前提下进行,都不应该是对该乐器基本属性进行破坏或改变。

      二胡基本属性之一的形制特征,就是一个或方或圆的琴筒上插上一根修长的琴杆,琴杆上两轴前端挑出挂弦的结构方式。不管这种方式是否科学合理,然而是不可改变的。由这种结构方式决定的二胡演奏方法,即:按指于悬弦,一指按两弦,两弦中运弓的演奏方法也是不可改变的。笔者曾专门著文论及二胡悬弦上所产生的特有的演奏技法及其形式和效果。

      若盲目地比照,不恰当地要求,二胡就只有两条弦,音域可能有嫌狭窄。所以,多年以来,我们不时看到有人从扩大音域的动机出发,要为二胡增弦扩域。于是把弓子拿来了,加上了指板,轴挑弦的结构也变了,一个筒子不行再对上一个筒子,构造形状成了三点式,(头一点,两筒两点),他们的改革虽说是源自二胡,但实际和二胡已毫无共同之处。

      还有的改革也是要增弦,但却还要夹弓,这就导致了琴弦的无序排列。琴码过弦处、千斤截弦处琴弦高低错落,即使两条相邻的琴弦也不在一个平面之内。演奏时左手绊绊磕磕,右手前后掏搅,尤其是手指在琴弦上竟然不是直线、平行、等距的运动方式,完全违背了演奏生理条件,如何能适应实用要求?应该客观地承认,迄今为止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所有试图为二胡扩大音域的尝试都是失败的,在今后也是不会成功的,其基本原因就在于这些改革和二胡的基本属性是相悖的。

      二胡的音域是无法扩大的,是不能扩大的,也是不必要、不应该扩大的。这首先是因为现有结构的二胡所具有的特点是任何多弦乐器都无法体现的。二胡也只有在这种结构形式时才能体现它的特点来,这种结构方式一经改变,必然是意味着它的特点(诸如魅力、价值等等)的失去。再者,增弦扩域所需要的代价也是很大的。除形制结构、演奏技法之外,增弦引起的弦列改变也使声音发生了变化。如前所述,二胡演奏任意一弦时即可在另一个弦的同位按指音上获得五度共鸣,由此而产生的声音是“筒股”状的,饱满的、圆润的、富实的、集中的声音,有人说是“捆在一起”的声音,就是两条弦如影相随共振共鸣的声音。而增弦之后由于多弦排列,一指只可按上一条弦,此时所发之音与前者相比虽有清晰明亮之感,然而是尖锐的、单薄的、发散的、虚泛的声音,与原有“筒股”状的,“捆在一起”的声音迥然有别。这说明,在二胡增弦扩域的研究中,确是牵一弦而动全身,即便是只增加一条弦,也会引起结构的改变、形状的改变、弦列的改变、按指的改变、运弓的改变以至声音的改变即整个的改变,也必然导致二胡典型特征和基本属性的丧失和改变。

      乐器研制工作者应该跳出来,站在客观的角度以常人的眼光打量一下我们的创造成果,看一看我们的对对筒,看一看我们的高低弦列,还会不会产生我们惯常之中对于乐器造型的美妙感受呢?诸如结构美、形式美、平衡美、整体美?应该承认,以上的这些改革不可能体现这些美,要有,也只能主观上的美感而不可能是客观上的。全面衡量,在二胡上的增弦扩域不过是弄巧成拙,也真是对二胡的勉为其难。

      乐器之美主要不在音域,而在于特点。若我们的改革把其特点丢掉了,这肯定不是成功的改革。而有些改革虽然没有丢掉特点,但却使其特点变得难以体现,这仍然不能算是成功。越改越难不是改革,得不偿失不是改革,改革后增加的技术难度必须有足够的回报作为对应,否则就不能为人们所接受。更需要指出的是:若一种乐器改革的结果是要以失去(诸如取代、淘汰等)这种乐器为代价,这种动机本身就是不应该的,更是不现实的,做不到的。一种乐器本身的改革或改良只能是使这种乐器的品质更好、造型更美、结构更合理、部件更完备、使用更方便。无论中外乐器,这种成功的例子是很多的,二胡上已有,今后还将会有成功的改良方式出现。

      对二胡增弦扩域的动机和实践说明一些研制者对二胡的基本属性没有足够深入的了解。为此,笔者提请有关人士不妨去研究一下马头琴。这种乐器的琴弓本来就是拿出式的,其结构形式也宜于安放指板,宽大的音箱也宜于安放较宽的琴码,冒仍胡尔马头琴的木制面板更可以承载多弦的压力,可为何这件乐器至今仍是两条弦?齐。宝力高作为马头琴一代宗师,曾经系统地学习过小提琴,并对马头琴进行过多次改革,为何他的改革并不为马头琴增弦搞扩域?这一现象不是给了我们改革要尊重乐器属性的启示吗?

      我们应该明白,二胡所具有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它是两条弦,人们之所以为二胡而倾倒,其原因之一仍由于其是两条弦,我们已经不只一次地听到来自国外的评说:“从来没听过——只有两条弦,太美了”。设想二胡也有四条弦,恐怕不会得到这般评价了吧。假如我们的改革会使人们的耳朵再也听不到现有二胡的声音,我们不是会很后悔吗?

      那么,这是不是说二胡已经很完善了,不能再改了呢?

      应该说,先人发明这种一筒插一杆,一杆挑两轴、两轴挂两弦、两弦夹一弓的结构方式可供改革的空间的确并不大,但可供改良的空间倒是很大,然而改良取得进展却又不是很大。从上世纪初至今的100年,是二胡改良和制造取得显著成就的时期,但实质性的进展却无非是:改换金属琴弦,使用可调琴弓,规范了制作方法,提高了工艺水平这些而已。本人认为,二胡结构方式至今还未完善定型,其琴体所有部件都还有改良的余地和改良的价值。

     琴筒

      我们对于二胡的了解远没人们对小提琴的了解要多。我们对于二胡的研究远没有人们对小提琴的研究下功夫。无论是感性还是理性,在二胡上的认识还远过没有达到小提琴那样的高度。

      可曾对板材有过处理?板材的厚度及不同部位的厚度有无研究的必要?皮膜还应怎样进行处理?是否只要泡湿蒙上即可?皮膜的厚度及其不同部位的厚度有无进行研究的必要?

      令人遗憾的是,据本人所知,以上这些没见到有人进行过。就是在筒板上契出音槽也才是近20年的事情。

      从感性角度上说,作为发声共鸣体的二胡琴筒大致应从音量、音域、音质、音色4个方面进行要求。

      关于音量。在有效音域里二胡的音量是够用了的,若能再大当然更好,当然还应该要求在整个音域里的音量。

      关于音域。这是二胡现有声音指标上的一个主要问题。二胡的全部音域应为3个八度,但高音区的显著衰减只能使二胡的有效音域达到2个八度,由于固定擦弦点的限制,所以这一问题的解决只能在筒子的构造和皮膜的加工处理上下功夫。筒子上和筒子里已有一些做法,而皮膜的松紧、厚薄更有可能更干预音域指标的重要因素。皮膜的松紧是依据经验而定,如何测试一下,多大的松紧度利于多宽幅度的频率振动?再者皮面的厚薄如何确定?是一致的厚度有利还是不一致的厚度有利?本人认为可能是不一致的厚度更有利。如利用某种涂层,将外弦码脚部位的皮面涂厚可能利于产生高音,或将皮面的上半部涂厚以使琴码向上放置也可能利于高音。

      二胡的音域问题。高音是个主要矛盾,高音区的问题解决了,3个八度的音域就有保证了。

      关于音质。二胡的音质问题当然是个重要指标,其它的声音指标毫无疑问都应包括声音品质这一内容。如音量大是保证声音品质好的音量大。再如音域问题。3个八度的音域中声音品质的变化也不应很大。

      关于音色。同前述3个声音指标相比,是一个最易引起争议的指标,这是因为音色指标是一个模糊的指标,同时比较前3个指标它又应该是一个从属的指标。比如说,如果有一种方法明显地解决了高音区衰减的问题,可是引起了二胡音色的一些变化,是宁可衰减保留音色?还是不要衰减而允许音色的一些变化?我想大多数人是要选择后者的,因而音色问题的确是一个从属的被动的指标。本人认为,二胡界应该放弃对于音色问题的有关成见,鼓励在琴筒改造以至蒙面材料的替代、加工、处理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即使音色会产生一些改变也在所不惜,以求解决高音衰减这一问题。

      琴杆

      二胡两弦悬空,左手的施力可以导致琴弦张力大幅度的增加,特别是在运用手力较大的技巧(如压揉、抠音)时,琴杆肯定会产生形变。因而要求琴杆必须具有足够的刚性,即抗拉应力。

      这种应力到底需要多大?有必要进行测试:如二胡的两条空弦校准之后其拉力是多少?什么材料、什么形状、什么粗度的琴杆可以抵抗空弦的拉力?然后再对空弦施压,看压力达到什么程度需要多大的抗拉应力。

      一个结构稳定,特别是琴杆稳定的二胡首先是易于把音定准,在演奏按指时,具有音位感,即品格的感觉(凡对二胡体会深入的演奏者都会有这种感觉)。而琴杆细弱、变形、结构不稳定的二胡无论如何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可是现有的二胡大都存在这一问题,因而必须在可能的情况下对琴杆进行大幅度的加强。多年之前已有纵向加粗的椭圆杆等,其纵向达2.1厘米左右,但笔者认为还不够,还应在纵向尽可能地大幅度加粗,以使琴杆越稳定越好。纵向加粗琴杆之后,琴体会趋于丰满、厚重、更加美观,持琴感觉也会更舒服。

      琴轴

      木轴、机械轴半个世纪长期并存的现象说明机械轴的采用并非成功之举。

      把木轴只易快转不易微调,改为机械轴只易微调不易快转,是顾此失彼。2、机械轴绕弦直径太小造成挂弦时费时费力。3、机械轴的采用使二胡琴轴成为两截,破坏了琴轴的一体性。前半截金属部分与琴体质朴典雅的造型很不协调。螺丝螺母机械轴也存在上述缺点。本人认为,机械轴的出现是二胡改良史上的一大败笔,至今机械轴仍未一统天下即说明这种调弦方式远非完善。为了保持二胡造型风格的协调一致,应该淘汰机械轴,全部用木轴,只是木轴长度规范,其长度应和琴筒的长度相等。在琴杆后的轴长度应和琴杆后的筒长度相等。在琴杆前的轴长度应和琴杆前的筒长度相等。如此,才能使轴和筒上下呼应,上下协调。

      微调

      全面淘汰机械轴,则必须要有在结构上完全站得住脚的微调。然而这一问题在目前尚无恰当的解决。近几年部分演奏者采用的卡式微调也不完善。由于其是挂在弦上,自身没有稳定的支点,手一放上,即可导致张力变化,如何把音调准?因而部分演奏者又采用线圈做微调,这种方法倒也简单实用,然而确实是太简单了些,只能是聊以凑合的无奈选择,必须加以改变。

      千斤

      由于二胡琴轴单端挑出的挂弦方式,所以千斤必须要把挑出的弦拉回,因而二胡千斤的设置较其它乐器又难了一些,难点在于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去拉回?几十年来,木块、金属、塑料换了个遍,也曾有过精致、复杂的设置,但始终没有得到完善的解决,无奈之下,只好采用绳线缠绕。由绳线缠绕的千斤和绳线缠绕的微调,共有3个线圈对二胡进行的捆绑,是到了应该解除的时候了。

      琴托

      琴托已不是必不可少的二胡构件,其作用一是稳定琴体,二是保护琴筒,三是挂弦方便。十多年前毕永森研制的空心琴托有增大音量、宜于高音的作用,是值得进行深度开发的。而琴托有一个作用是架高琴筒,这一作用至今未被人们认识。

      二胡运弓应有两个平面,一是弓和琴筒平行是一个平面,二是小臂应端平是一个平面。而在实际演奏中这两个平面却总是形不成,若要弓与琴筒平,小臂就下垂;若要小臂平,弓就向右上方翘。之所以如此,是由于琴筒的位置较低。

      可以测量一下符合两个平面的实际高度,这个高度应为从大腿窝(坐姿时)至右手小臂平端手腕正直时弓子平面的距离,大多数情况下在13厘米以上,而现有二胡琴筒加底托的高度一般为11厘米,因而应将这一距离再增加2厘米左右。这样一来,就可以考虑挂弦板与底托分离的结构方式,即根据手臂条件和演奏需要来使用不同高度的底托,也是解决各种规格用琴的一种思路。还应设计方便立姿演奏的立式底托。

      制噪装置

      所有的二胡都有狼音,这一痼疾至今仍无恰当的方法解除;因而每把二胡自出厂之时即配一块发泡塑料。发泡塑料垫在皮面和琴弦之间,用以吸收狼音,但也影响了皮面的振动,因此,似应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用通俗的说法来解释,狼音之所以出现是由于振动状态的异常造成的,因而改变这种异常的振动状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思路。试验证明,用增压的方法,施压琴码下方的琴弦可以起到改变或消除狼音的作用。若将这种方法用于实用,可设计一种装置施力于琴码下方的琴弦,而不施力于皮面,即可在不影响皮面振动的情况下起到消除狼音的作用。

      综上所述,二胡的基本形制虽早已定型,但其结构仍大有改良的余地,其所有部件也均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需要再做改进,如琴杆。有的需要提高研制水平,如琴筒。有的需要进行开发,如琴托。有的需要进行规范,如琴轴等等,这些均需要专业人士去研究,并使之完善。我们相信,在不久的时间里,这些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二胡结构改良最终定型是可以完成的。

原文载于《乐器》2003第八期。

 

改革的悖论使我们再看二胡

      一些二胡改革者的基本立意是:通过对现有二胡的改造得出一种保留二胡特点、宽于二胡音域的乐器,从而替代二胡承担弦乐器基础的重任应用于民族乐队。是这样一种设想导致了二胡改革的悖论。

      二胡的合奏音域较窄,因而半个多世纪以来,要对二胡进行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各类实验层出不穷,其主旨就是保留其音色和传统方法,扩大其音域。――即保留它的优点,改掉它的缺点,从而使它满足于乐队使用的需要。

      几十年已经过去,两代人前赴后继,这种满足需要的乐器在哪里仍是不得而知。抑或已经找到而保守势力拒绝使用?不是,真有这种保留固有优势又有显著优点的二胡人们焉能不用!那么是乐改无人?解决这样一个直观的造型结构的问题竟然比之理化、天文科学的重大发现还要困难?仍然不是。问题在于:“既保留,又扩大”在二胡上是一个根本无法实现的悖论。扩大音域即增加琴弦所导致的乐器结构的改变及其演奏方法的改变,直到二胡独特的价值魅力的丧失和改变,说明二者在二胡上是根本无法兼容的。

      实践也证明了悖论的存在。这些怀着殷殷善意,旨在革除二胡缺点使二胡完善起来的“二胡”并没有使二胡相形见绌,而是比之原二胡更相形见绌。这就不能不使我们再次的审视和打量:二胡为什么具有如此的超凡魅力使我们可以对她的缺点视而不见反倒情有独钟?

      这里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清这个问题:

1、简洁大方。质朴自然的造型结构完全合乎演奏的自然动作且简单方便

      二胡乐器形制所决定的持琴方式是左手上下运动,右手左右运行,这种左右手十字交叉的动作方式完全合乎人体的基本动作。而且,越向高把(下把位)运行左手随着手臂的自然臂重下垂越来越放松。(要说明这一问题,可在现有的上,中、下三个把位上做定把练习,这种定把练习熟练之后,即可体会到下方把位反而是好拉的,而换把难度的出现是在运行之中。说下把难度高是错觉或者是概念不清晰)在右手的动作方式上 ,两弦夹一弓,一根弓毛内外擦的运行当然是便当合理,直接容易的。不错,就是这个夹弓导致了改革的困难,要是二胡的弓本来就不夹,那给二胡增加琴弦可就太容易了。但是,我们还是要把二胡看清楚了:看它是弓到底是夹着好还是拿出来好?可以肯定的说,我们的祖先一点都没错,在二胡浑然天成、质朴自然的造型结构上左右手内外有致、横竖顺趟。我们对二胡的观察越是深入,越是细致,就越能体会到我们祖先取法自然的大智慧。

2、简单且又常见的简状共鸣体发出声音较之所有的弦乐器都有过之面无不及

      二胡的共鸣体形状来自日常器物,制造又容易,比箍一个水桶还容易,一只水桶要十六块板,面二胡筒最多要八块。可就是这么一个筒状蒙上块皮子就成。还可以有更简单的,用一个炮弹筒,截取一断毛竹管都可以,而且这样的乐器使用于独奏竟然也毫不逊色。我们知道、当年使《二泉映月》得以面世的正是毛竹筒的二胡,这难道还说明不了这个筒子的神奇之处吗?

      可是,不断的总有人谈二胡改革却言必称小提琴,说小提琴的共鸣体如何合理,它的音柱怎么好,音梁怎么好等等。二胡的共鸣箱那么简单,不要音柱也没有音梁,但发出的声音较之小提琴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我们不知道有什么必要老是拿小提琴来说事?小提琴的共鸣箱再好,再合理,二胡也不会去用。二胡的共鸣体那么简单却发出了好声音,就是低档琴也不会发出让人难受的小提琴的低档琴的声音,这难道还不是绝然合理的吗?

3、得天独厚的悬弦空间上所产生的演奏技巧是其他弦乐器的演奏技巧所不能比拟的。

      二胡的演奏是按指在其下没有指板支点的两条弦上,在这种悬弦空间上所产生的演奏技巧比这所有的弦乐器的演奏技巧加起来都要多,就是说其他弦乐器上所能做到的技巧二胡当然也能做得到,但二胡上所能够做到的技巧其他弦乐器上却是不可能做到的。

      如揉弦。从基本动作方式和基本效果而言,指板类弦乐器的揉弦实际上只能是一种方式,即改变弦长使音高产生波动的方法。而在二胡上则有三种方法,这就是改变张力法,改变弦长法,同时改变弦长和张力的方法。

      如滑音。指板类弦乐器的滑音是仅靠手指滑动来完成,向高滑使弦变短,向低滑使弦变长。而二胡的滑音仍然可有三种方法:即滑动法、加压滑动法、压弦法(按住一音不动仅靠压力来奏出一个可达小三度的升高又返回的滑音)。

      如颤音。和其他的弦乐的颤音仍然可以不同,如在用压弦法的同时进行颤指,请体味一下就是什么效果?

            如音高。二胡存在有三种音准方式,只有位置音准和其他弦乐器相同,而另有两种音准方式其他弦乐器上则没有,这就是张力音准(按住一个音施以压力到达另一个音准,与前述的压弦法动作方式相同)和张力与位置结合的音准。所以,二胡的音之间的进行不是由一个音高截然的到达一个音高,而是从一个音高到达另一个音高时存在着过渡的音高。

      如力度。常识告诉我们,同样音高的两条弦,一条绷紧,而另一条松弛,由于绷紧的弦紧张度高,所以这个弦的力度感更强。由于二胡悬弦所导致的张力技法,从而可以使二胡的演奏产生大幅度的力度变化。

      是以上性能的存在使二胡处于任何乐器所不可企及的独奏表现位置。可惜的是,对二胡所具备的以上特性二胡界并无明确认识,这些优越性能也尚未全部发挥出来。在多数演奏者手里,二胡和指板乐器并无多大区别。

      说到这里,有的改革者会说:二胡悬弦好,我并没有改掉悬弦呀。那就再看看这个例子吧,如《良宵》3 2 1 2 3 5 3 2 1 2 3—— 至第二小节的十度大跳时,在二胡上的演奏,不过是在一条弦上完成六度大跳的同时运弓从内弦擦向外弦而已,这样的例子在二胡演奏中司空见惯,非常方便,是任何分弦按指的弦乐器(当然也包括多弦的二胡)所不能比拟的。所以,我们就明白,为什么对二胡的改革总是改不过二胡本身。

      二胡就是二胡,它是一件性能优异的独奏乐器。――它也仅是一件独奏乐器,用乐队乐器来要求它将是不恰当的。认识清楚这些问题将有助于二胡作为一种独奏乐器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又可打消对它进行不当使用的盲目性。

原文载于国家核心期刊《乐器》2004第八期。

 

多样化二胡

      二胡的雏形是奚琴,是一个竹管上倒插竹根的乐器。这个奚琴至今仍有开发的价值,作为收藏和装饰至少可以一试。

      奚琴之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至近代两位大师之时,刘先生的二胡是平头木杆、木筒,而华先生的二胡却仍是竹竿、竹筒,不过是现今京胡的放大而已。

      上世纪七十年代,笔者初学二胡之时,常听一系列二胡名曲的录音,其中有《豫北叙事曲》、《赶集》、《秦腔主题随想曲》、《河南小曲》、《江河水》、《三门峡畅想曲》、《牧人乐》等,演奏这些名曲的二胡其细微差别顾且不论,而演奏《赶集》的这个二胡的音色和演奏另一些曲目的二胡的音色差别实在太大。但毫无疑问,都是好二胡、好声音,都好听。

      近年来,二胡的声音似乎有趋于统一的指导走向,对此,本人则不以为然。本人认为:不应该也不可能给二胡的音色设置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尺度,这样做是有可能限制二胡的发展的。就二胡的声音来说,震动充分,声音通透,刚亮不致硬燥,醇柔不致暗弱,就可以认为是好二胡、好声音。而刚亮和醇柔之间的音色距离是很大的,也是不可能共存于一把二胡之中的。

      就艺术表现而言,似乎也不应该统一。如演奏《秦腔主题随想曲》和《江南春色》,前者需要的主导音色是高亢嘹亮,而后者则需要醇厚柔美。且早已产生了适应不同表现需要的二胡,如二泉二胡以及还有长城二胡等。

      所以,本人认为,二胡的发展应该是多样化的。现今频频在乐器博览会上亮相的二胡就有多种多样的头型、杆状、轴纹、筒式、托样以及各种各样的千斤等。最近还见到一种废除前挑轴向的二胡,对此,本人则不敢苟同。和二胡的筒子处于一个平面之内,且和筒子等长的轴的前挑轴向是不应该改变的,这是一个涉及乐器重要的造型特点和造型结构的问题,同时涉及到使用和放置是否方便的问题。

      二胡多样化的发展的确大有余地,如和传统就有的竹笛、木笛、玉笛、骨笛、铁笛、铜笛、银笛等一样,可以制作:全铜二胡,用铜板做筒面;全不锈钢二胡,用不锈钢板做筒面;有机玻璃二胡,用片基做筒面等,是什么声音可以试验,至少做为收藏和装饰是值得进行开发的。还可以用人造皮膜做全黑二胡、全白二胡、绿色二胡、红色二胡等。

      在保持二胡重要造型特点的基础上,二胡从材质到造型以至声音完全应该有多样化的发展。如此,二胡也才会有一个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二胡多样化的发展与其个性化的艺术价值是完全吻合的。

      若使用要求音色一致的二胡这也毫无困难,即选用同一产地同种型号的产品就行了。

原文载于《中国乐器》2004年第6期

 

陈式二胡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和苏州北塔乐器厂试制,并与2006年9月开始批量生产,投入销售。






小怀贝琴——弹拨乐器的新品种